謊言重覆了一千次就會變成真理───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納粹德國國民教育部部長)
照例的,時令十月雙十,又恰逢一百這個神秘數字,百年建國被執政黨局大似炒作,正好拉抬低迷選舉情勢。而對岸為了迎合台灣便於進行統戰,今年也大搞辛亥百年。本來歷史地位遠低於馬列史毛的革命先行者孫文行情旦夕間水漲船高。而更無獨有偶的,二岸都以辛亥革命為背景拍攝電影視,亦恰好都是以與妻訣別書的作者林覺民作為主角,用青春偶偶相向年輕人販賣廉價的愛國主義。這不禁讓人感嘆歷史真的是執政者玩弄、奴化人民的工具,真是所謂中國歷史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丫。

     向來,歷史,尤其是所謂的正史向來都是由贏家掌握詮釋權,也就是說主流歷史就是勝者那方的觀點。但所幸,現在資訊發達,看歷史可以有愈來愈多的觀點,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甚至創造自己的觀點。以前的歷史只有一個版本,在這個官方欽定版本之下,偉人是神聖不可侵犯,是永遠不會犯錯,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抵過成千上萬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政府即是暴力一文切中要害道:「統治階層手中握有所有的軍隊、金錢、學校教育、宗教和媒體。在學校,他們利用歷史描述他們自身為全人類中最優秀的族群,而且他們總是正確的那一方(有道理的那方),藉此點燃孩子們的愛國心。在成年人之間也點燃他們的愛國情操,用的手段是壯觀的景象、舉行慶典、興建紀念館以及一個說謊的愛國媒體。」實為肺腑之言。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顛覆大家對「中華民國」的集體印象,那就先從國旗開始吧

陌生嗎?是的,它的確很陌生,因為沒人告訴我們這才是「中華民國」真正的國旗(中華民國1.0版)。民國元年(1912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海軍軍旗。它變成「中華民國(2.0版)是1928年的事。當時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單方面的決定(這時的國民黨早已黨國不分,國旗等於黨旗、國歌等於黨歌;甚至黨軍等於國軍都是很自然的事。)

當然,國旗不同,建國者當然也不一樣,真正的建國者的照片如下


沒錯,是他,袁世凱,而且,我要說:袁氏竊國是個被說了無數次的謊言,因為沒他就沒「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沒幾天清廷就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11月2日北洋軍即收復漢口,到了27日連漢陽也被攻下。北洋軍進而壓迫武昌湖北軍政府岌岌可危。據美國陸軍參謀處資料,當時袁世凱的北洋系部隊大約有16.4萬人,那是當時全國最精銳的部隊。而南方的革命軍,據日本陸軍武官估計大約有40萬,可是大多缺乏訓練、紀律渙散、裝備落後卻無法打仗。

   南方的革命成功了然情勢卻不太樂觀。武昌首義後各地雖是紛紛響應,宣佈獨立,使革命政權很快就能三分天下有其二。然而在同盟會影響下獨立的省份僅有江蘇﹑四川、山東而已,其餘地區的領導人則多屬於立憲派陣營。清廷從太平天國大亂以來,便大量利用李鴻章,左宗棠等大量漢族封彊大吏組成地方軍隊諸如湘軍、准軍。使致地方政府坐擁兵權各霸一方。連清政府都難以駕馭,此時天下大亂,匆匆建立起的中華民國政府又憑什麼去號令群雄?

  南京方面在財政上尤其困難。曾有記者問孫中山說:「您這次回國﹐帶來了多少餉、多少槍炮?」孫中山坦然承認﹕:「我空著兩手回來,可是我帶回來國人最需要的東西,就是革命精神。」(孫大砲之名不逕而走)後來他就任臨時大總統﹐還是沒有錢。胡漢民回憶道:「一次安徽前線告急,糧餉皆缺。孫總統大筆一揮──撥款20萬,他不知道所謂國庫中僅有銀元10塊」。祗有革命精神,沒有錢是不能打仗的。北伐也就只落得一句空話,到頭來要推翻清朝,還是少不了袁世凱的幫忙。南北對峙。誰也吃不掉誰,停戰和談就成了雙贏的選擇。

黃興視袁世凱為“中國之華盛頓”

     革命後不久﹐1911年的11月1日,黎元洪就寫信給袁世凱說:「如果他讚同革命。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之中華共和大總統,公固不難從容獵取也」。隨後不久,黃興也致書袁世凱,「明公之才能﹐高出興等萬萬」並拿中國之華盛頓之勸進袁世凱。簡單的說,只要袁世凱肯推翻滿清政權擁護共和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就非他莫屬。

    據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指出:當時的革命黨及主張共和的人大多認為:曾國藩和胡林翼都是為清廷鎮壓太平天國的大功臣,袁世凱不同,他並不想為清廷賣死命,和革命軍拼個你死我活。所以祗要袁世凱肯和南方合作,那麼顛覆清王朝也就很容易了。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黨人的普遍心態。

     12月初南北議和在上海正式啟動,伍廷芳代表南方,唐紹儀代表北方,對議和的具體事宜進行談判。其中召開國民會議解決國體問題為雙方共識。若國民公決後,多數人讚同共和政體,那麼清帝退位,由袁世凱出任民國首任總統。

     然而另一方面南京那裡卻把臨時大總統給選了出來﹐組織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方公然違約,袁世凱聞訊後自然極為惱怒﹐對身邊人說:既然南方已經選了總統﹐那麼我坐在什麼位子上呢?不必談和了。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將領則發表聯名通電,主張君主立憲,反對共和。表示如果以少數人的意見而採取共和政體,必將誓死抵抗。在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辛亥革命的成就只不過是讓清廷交出政權,然而對於國家體制採君主立憲或共和制卻有極大的歧見存在。

     革命黨人自知理虧,所以孫文一上任就立刻拍電報給袁世凱對此予以解釋:東南諸省久缺統一之機關行動非常困難,現在清帝尚未退位,文(指孫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將來。明明白白地告訴袁世凱﹐大總統之位早晚還是你的,我孫文不過暫時幫你看管一下罷了。區區幾個月有職無權的大總統﹐看上去算不了什麼,然這借花獻佛之舉竟使他被後人稱作「國父」。而有此電報,袁世凱這才暫時放下心來,恢復了對南方的信任。議和得以繼續進行。

1912年2月12日,清廷以宣統名義頒佈退位詔書,由此中華民國統一南北。袁世凱在逼迫清帝退位的事情上有私心這是沒錯的。然而共和中國能這樣輕易地創建起來他也是功不可沒。不然要是南北混戰一開﹐結局如何就沒人能說得清了。13日孫中山如約向參議院提出辭呈,同時舉薦袁世凱為繼任大總統。他在諮文中說:選舉之事原國民公權,本總統實無容喙之地,惟前使伍代表電北京有約。以清帝實行退位﹐袁世凱君宣佈政見,讚成共和即當推讓……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且袁君富於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故敢以私見貢薦于貴院

  袁世凱為中華民國合法之大總統

  在這裡朋友們可以注意到,南北雙方有約在先,所以不是袁世凱逼孫中山讓位。其次,孫中山自己也對袁世凱的功績和才能大加稱讚,視袁為當然的總統人選。在後來的致袁賀電中孫中山還有民國大定,選舉得人的話。

  14日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召開,南京參議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凱以全票當選。參議院在致袁世凱的電報稱讚說: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只華盛頓一人。公為再見。同人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中華民國之第一之偉業,共和之幸福實基此日。要知道﹐在前一年年末推舉孫文為大總統時他也祗得到十七省中的十六票支持,另有一票投給了黃興。袁世凱繼任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在程序上完全合法。世界之第二華盛頓的讚譽不是空穴來風。

  退一步講﹐縱然是根據中國古老的政治法則,袁世凱同樣獲得了延續清朝政權的合法性。在宣統帝的退位詔書中他特別加上了一句:「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在某種意義上這恰相當於清帝「禪讓」

  總之,袁世凱竊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袁世凱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過程中有著不容抹殺的功績,至於他出任臨時大總統,也是出於南方革命黨人的意願,亦是出自某種程度的利益交換,哪裡談得到「竊」呢?正如史景遷在《追尋現代中國》一書中寫道的那樣──辛亥革命後社會秩序的恢復有賴袁世凱將北洋軍與同盟會和南京的革命力量結合在一起,也仰賴袁世凱以立憲程序,將新軍和各省的議會結合成全國性的政體。如果客觀地評判歷史﹐袁世凱在創建中華民國中的功績決不該被抹殺,袁老大「竊國」的帽子被扣了一百年也是該放下了。   (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ddarth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